母雞在農場裡散步,她從廣場到池塘到稻草堆...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,絲毫都沒察覺背後那隻想要吃她的狐狸是如何地被耙子打了一臉、掉到池塘裡、跌進稻草堆裡...最後母雞安然回到窩裡!狐狸呢?
說故事技巧:
這本幽默的故事書,圖大字少,應該是很容易說演的故事書,但是它的圖文並不吻合,我們很難讓孩子「看圖猜字」。當我們只讀文字時,我們會以為母雞只不過是在農場裡”Across the pond”或”Pass the mill”而已,一點兒都不令人緊張。可是當我們只看圖像,那可就不得了了,每個場景裡都有一隻虎視眈眈的狐狸躲在一旁想要餓狐撲雞,雖然狐狸每次都撲了個空、倒了個楣,而母雞也如同文字敘述一樣輕鬆自在,絲毫沒有發覺狐狸的存在,更不知道自己早已化險為夷。
這樣的寫作方式的確有趣、有力,如果用母語來說這個故事,那麼孩子肯定會告訴說書人「可是有狐狸!」但是,如果用的語言不是孩子熟悉的,如果我們照本宣科地用英語說這個故事給剛接觸英語的小小孩聆聽,他們可能會誤會「across the pond」就是狐狸躲在後面的意思,他們很難藉由這樣的圖文搭配來「猜測」故事內容。也因此,這本故事書其實並不適合出現在小小孩的英語圖畫故事書單裡。
但是,這實在是一本好書,它圖文簡潔有力、情節扣人心弦,故事內容也很適合小小孩的理解能力,因此,或許說故事人還是可以想個辦法讓小小孩也能享受這個故事。例如一派輕鬆地唸出書上的句子,讓孩子從說故事人的表情裡感覺「怡然自得」,然後讓孩子來警告「有狐狸!」最後再才以動作來表現狐狸遭殃的情節,讓孩子感覺「虛驚一場」。
只不過,破壞作者的寫作原意實在可惜,因此可以在孩子的英語聽力增強時,再把這個故事拿來照說一遍,不加任何中英文的解釋,讓孩子在享受故事之餘,還能夠因為自己的大發現而自信大增。